
未來希望民間團體能善用政府補助款、貸款、與投資,拓展資源的多樣
化。
此外,希望能推動多元「創意產業」,這是游院長提出的挑戰2008六年國
發計畫中,由文建會、內政部、及觀光局所推動的方案。
第四部份:國際交流計畫
希望能提升非營利組織的國際視野,將朝「培育非營利組織國際事務人
才」、「補助非營利組織國際交流活動」、以及「提升非營利組織國際組織角
色」規劃辦理。
第五部份:設置「非營利組織中心」
希望能設置「非營利組織中心」,以扮演「資訊交流平臺」、「議題研發中
心」、「政策監督機構」、及「育成輔導中心」的功能。
「非營利組織中心」的設立,可有兩種方式。第一可由國家出資設立,有
組織條例、預算、員額編制,是由國家所設立的實體機構;另一種方式,則
是用委外招標方式,藉由競標過程,也許是某一大學或機構得標,再以三年
簽約而後再續約,讓得標團體扮演此一角色。
第六部份:其他部門的投入
希望學術界從事長期研究,在美國有約翰霍普金絲大學索羅門教授,多年
來從事跨國比較性研究,蒐集了東歐、亞洲、以及美國各國的第三部門從業
人員及產值進行研究,發現有些國家第三部門從業人員已高達該國就業人口
的百分之十,比金融業從業人員還多,顯見廣泛的第三部門勢力實在很大,
其產值及就業人口已對社會產生一股強大力量。同時索羅門教授也研究政權
的轉換,從威權國家邁向民主轉型的過程中,瞭解公民社會組織所扮演的角
色,是以建立學術界長期的研究,實是當今必要之務。
066 136
03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