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1
力,或者則取決於因地域相異而性質相異的團體之間是
否能銜接差異而互補合作。在能量供輸模式方面,領銜
團體與聯盟團體的施力不一,端看其搭配何種主要分工
模式而定。
地理分工模式的優點為相異地域團體的在地優勢,可補
其他團體的不足之處,特別是考慮非營利組織之人力、
時間、空間限制,無法針對性質不一的全國各區作單一
而有效的宣傳,此模式補強此點。其缺點與挑戰則是若
單以地理區位作為策略聯盟夥伴考量,易因組織不同而
出現方案品質參差情形,團體間須花較多的溝通成本,
以建立共事默契及確保方案運作品質,若僅仰賴地理分
工而完成方案,未能解決上述流通及整合之問題,則不
易達成組織間的資源流通與能量傳輸。因此,此模式較
適於作輔助性之策略聯盟模式。
三、結語
策略聯盟已是非營利組織方案運作的未來趨勢,無論是在
分工效能、資訊流通、組織結盟、資源整合等面向皆深具意
義。採用何種策略聯盟模式應視方案性質、組織核心技術及
團際工作模式而定,這三者環環相扣,決定策略聯盟的方
向,及成為不同大小、功能、地域之組織,於方案運作上有
其基準點,俾靈活運用不同的策略模式,使組織與方案同步
成長。此為本次推動策略聯盟方案可供參考之處。
(青輔會專案執行秘書 周倩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