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行政院青輔會年度工作報告
25
2005
年~
2006
年
「青年參與」及「青年公民社會」─
1
前言
透過公共參與,能夠讓青年去學習公民意識,成為一個積極的公民
青輔會在這兩年推動青年參與,舉辦青年國是會議、青年公共參與學苑、國際參與、建立青年傳播權以及推
動志願服務與服務學習,都是在促進青年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參與」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過程,不僅對青年的
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同時也是在形成一個公民社會的基礎工作,透過公共參與,能夠讓青年去學習公民意
識,成為一個積極的公民。當我們進入民主轉型的過程當中,發現一個公民社會的成熟期,是最重要的基礎,也
是國家永續發展的基礎,惟有每一個國家的公民都有這樣的公民意識與公民責任,社會才會更健全、更美好、更
合諧,因此,在國家發展的當中能夠建立一個未來積極公民社會的基礎是具時代意義的。
青輔會推動公共參與及志願服務,其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積極的公民社會,但在推動的過程,也發現未有擬
定推動的中長程計畫,也就是在目前國家發展政策中,尚未有上位政策,及國家意識其重要而反應在積極的政
策層面上。因此,在推動業務的過程中,同時思考:青輔會有沒有可能研發一個類似促進「青年公民發展中程
計畫」的上位的計畫,包括公民教育及具體的公民行動,如社區行動、志工行動及
NPO
的參與等多面向,從教育
面、社區面,各個層面,建構一個上位的計畫與論述,再透過各部會資源的結合共同來推動。
另外,國家重要政策推動有四項指標:有明確的政策計畫、有相對應的組織機制、有明確的預算、有政府到民
間的具體的執行結構、由此四項指標,檢視青輔會整併後未來要留下的上位政策,要留下組織,如青年部門,由
政府發展到民間部門與第三部門,所以要透過上位的中程計劃,使相關部會編列預算;至於政府到民間的具體
的執行結構是很模糊的,有待實際運作來釐定。至於為什麼要建構青年部門
(Youth Sector)
,前面三項指標,是青
輔會可以努力的,建構
Youth Sector
,主要是讓青年的網絡可以有彙聚之點,如
NPO
的結盟、企業型基金會的結
盟,要成為民間具體的執行結構,也就是青年部門的一部分;至於第四項,已指出
2006
年業務民間化是很重要
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