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age  34-35 / 86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34-35 / 86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34

行政院青輔會年度工作報告

35

2005

年~

2006

「青年參與」及「青年公民社會」─

4

專家論述

青年國是會議

94

9

2

日至

4

2005

青年國是會議以「台灣未來,民主審議」為主題,再度在陽明山中山樓召開,並分三個

系列進行審議討論,系列一:「我們對台灣未來的主張」,審議議題包括「民主政治與兩岸關係」、「社會公義與國

家發展」、「媒體與文化」;系列二:我們對焦點政策的主張,焦點議題為「青少年政策」、「教育資源問題」及「青年

就業問題」;系列三: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國際參與,議題為「台灣與全球化經濟」、「台灣與全球治理」、「台灣與

全球公民社會」。本次會議計有超過

1500

人次青年公民、

200

人次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總統及行政院謝院長分別蒞

臨聽取各系列青年代表所提出

134

個願景及

537

個行動方案,並給予即時的回應,成功地捲動青年學子以審議民

主的模式,積極參與公共議題之討論,也使青年國是會議逐步成為固定的青年發聲和審議對話平台。因應社會

的期盼和政府推動憲政改革、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等實際需求,

2006

青年國是會議將針對重大議題,朝結合

社區、校園審議,到分區審議、全國審議的模式方向規劃,讓審議民主精神的推動,由下而上,從基層開始逐步

推廣到全國。

願景-持續培力及運用推動審議民主青年種子人才,積極結合校園、社區及社會青年網路資源,推動民主審

議,讓青年國是會議再度透過民主審議,帶動社會的新風潮。

2006

青年國是會議

專家論述

「給台灣年輕的夢想」─邁向常設性青年國是會議

2004

5

月總統在紅樓與青年對談後,承諾舉辦青年國是會議,

2004

2005

本會兩度籌辦青年國是會議,採取審議民主會議模式,成功捲動

青年關心國是、體驗優質民主,積極促進青年參與公共政策,使青年國是

會議成為青年討論與參與公共事務的最高平台。兩年來的舉辦,也引起

青年及台灣社會的熱烈迴響,具有青年關心國是自我學習、正面負責形象

展現等內部意義及促進公民參與和社會共識、深化社會對話與公民審議

行動等外部意義。

為持續發揮青年國是會議之討論及建言平台功能,並能因應青年及

社會各界對青年國是會議的期盼,讓青年國是會議逐步常態化、行動化

及民間化,拓展青年公共對話的廣度與深度,

2006

青年國是會議延續前

兩年的經驗和成果,以「給台灣年輕的夢想」為主題,邀請年輕人共同參

與,希望傾聽台灣年輕的聲音、帶給台灣年輕的夢想。尤其期待今年的

青年國是會議,能讓年輕人夢想的力量可以更進一步發揮,可以更具行動

力,將青年國是會議轉化成為一具有功能性機制延續的組織機構,得以

將青年公民在國是會議中達成之共識結論,透過自己的力量去實踐與行

動,也期望讓會議開完後,青年有常設性的機制持續參與運作,捲動更多

青年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

因此,

2006

青年國是會議審議議題的設計,除了「青年與民主深化:我

們需要怎樣的公民社會」、「青年與教育:我們需要怎樣的學校

(

如何辦好

國民教育

)

」、「青年與職涯發展:青年如何能有成功的職涯發展」、「青年

與環境:能源與水資源的永續利用」等四項選擇議題外,也特別將「青年

國是會議常設化:我們需要怎樣的常設性青年國是會議」列為共同審議議

題,希望能朝建構常設性青年國是會議方向邁進,讓有熱情的年輕人可以

在青年國是會議的平台相遇,彼此交流,並可以找到行動的同伴,可以找

到下一個行動的起點,當

更期待大家共同討論之共識結論,可以作為常

設化的行動綱領,讓年輕人成為國是會議的主導角色,結合第三部門的力

量,一同延展青年國是會議的網絡及力量,共創台灣公民社會真正價值!

w594h841mmposter-0726ol.indd 1

7/26/2006 10:22: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