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
行政院青輔會年度工作報告
75
2005
年~
2006
年
「青年文化」及「國家意象創造」─
6
專家論述
島嶼的狂野與悲憫─青春行腳,探索台灣的中元普度祭
李疾
民間藝術工作者
面對全球化的浪潮,當世界的眼光移到台灣的時候,除了傲人的電子工業光環外,我們的民俗美學是否日漸
模糊、黯淡?在追尋進步與繁榮的民主進程中,除了世界第一高的
101
大樓外,台灣的常民文化是否存在鮮明的
地標…?
這就是我們在
2006
年暑假期間,以風靡全台的中元普度祭為目標,一起和國內、外青年朋友進行的深度台灣
文化探索方向。
時節一到仲夏節令,不分城鄉、區域、男女、老幼、族群,我們看到了台灣人在農曆七月一日開鬼門之後,接續
以立燈篙、放水燈的方式,招請各種來歷的無主孤魂,饗以玲瑯滿目的豐盛普品、燃亮夜空的紙錢、形形色色的
藝閣、陣頭,以及扣人心弦的搶孤、賽豬、電子琴花車上有聲有色的大膽表演……,再以怒目吐舌的鬼王──大士
爺監醮、跳鍾魁等儀式,驅散眾鬼。
這就是看起來充滿狂野況味的台灣中元普渡祭典過程。
在祭拜的形式上,中元普渡儀式隨著歷代移民的遷徙、定居,混合了佛、道、釋共構出多元的儀禮文采、祭祀
主題
(
基隆放水燈、新埔義民祭、恆春搶孤…
)
,但在整個儀式過程中,卻交織著泛靈崇拜的激情;另方面,在整個
隆重、盛大的普渡儀式中,我們也看到台灣民間社會如此善待無主孤魂──歷代以來一群一群無人奉祀、祭拜
的陰界弱勢族群,以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盛情「款待」那些有名有姓的或不知來歷的往生者,充分展現一種在生
者的悲憫之情。
這就是台灣中元普渡祭典,在狂野中蘊含著悲憫的情懷,在悲憫中洋溢著狂野的活力,在颱風與烈日交織的
島嶼夏季,展開一場天、地、人、鬼、神間多重的神祕對話,構成一幅精彩、生動的亞熱帶民俗文化風景。
青春的腳步,深度的文化探索,可以參與、發現無限的台灣真情、民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