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age  44 / 12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44 / 12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二、生涯理論與生涯評量工具的結合:

生涯評量工具之編製,大多有其理論依

據,生涯評量工具之應用,不能與理論脫

鉤。透過實作,緊密的結合理論與實務,

方能對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有所助益。

三、職涯發展與行職業發展循序漸進的

設計:

由於行職業發展的範圍相當的廣泛,因

此集中主題,將職涯發展與行職業發展緊

密結合,以職涯發展為經,行職業發展為

緯,交織成一個循序漸進的課程。

四、兼顧生涯諮商與生涯諮詢:

諮商與諮詢的性質不同,在實務工作中

卻是同等重要。諮商強調當事人的覺察與

改變,諮詢則在提供當事人相關的生涯資

訊,因此設計兼顧生涯諮商與生涯諮詢,

將生涯資訊管理與諮詢結合,藉以提昇生

涯輔導人員的輔導能力。

藉著研究,我們預期建構一個全方位生

涯輔導人員應備基本知能的所需訓練,因

此本會據此分區委託辦理研習,在91年繼

續開辦了進階201課程,92年則完成202

及203課程的執行,預計明年完成進階204

課程後,再進行課程的通盤檢討工作。

綜觀整體執行概況,迄今總計超過800

人次接受過培訓課程,無論是行政作業或

課程內涵,均能普遍獲得參與學員的高度

肯定,其中尤對課程加入產業世界的認

識、企業界人力資源互動、國家產業重點

發展介紹、以及諮商輔導新趨勢與觀念更

41

深表受益良多。不過,活動中仍有許多改善

的空間,包括:

一、課程內容要素:

宜再清楚釐清其操作化

定義,以及所欲達成的目標何在?以免

造成承辦單位與授課講師對課程的認知

不一致,因而發生授課主題與內容失焦

或與原課程設計意涵偏離情況。

二、建立師資資料庫:

宜先行建立講授課程

的師資庫,避免邀請講師衍生的困擾。

三、強化與師資的溝通:

宜事前清楚傳達整

體課程設計用意,避免認知錯誤導致的

備課方向錯誤,或傳遞與課程無關甚至

謬誤的資訊,使課程設計欲達成之專業

成效大打折扣。

四、考量流失率及開放中途參與學員資格

門檻問題:

學校輔導人員流動率高,

致使諸多學員中途流失,因此彈性開放

未參與前一階段或子階段的學校輔導人

員或外界輔導工作者加入,卻容易產生

參與落差效果,經常無法銜接課程進

度。又資格審核時,許多新任就輔人員

並非相關科系畢業且未曾參與過相關訓

練,但工作上又急於獲得訓練機會,故

訓練人數是否應逐階減少?受訓對象是

否全面擴及其他領域工作者?而資格審

核究應以維持專業課程品質還是報名者

工作需求作為考量,相信都是日後必須

逐一澄清的問題。另外釐清參與學員的

認知期待,亦會減少學員的誤解,以更

正確的角度看待培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