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讓不同學院的學生能夠交互選課,設計一套完整的學程,讓理工的學生多
了解一些商管的常識,也讓商管的同學多接觸些基礎科學的科目,這樣大家在
交流溝通時,不會有太多的思考障礙或是語言隔閡:這通常是兩方面學生在交
流時共同的問題。
其次,是鼓勵學生多多參加課外活動,包括學生競賽、社團活動、甚至於工
讀機會等,讓他們了解學術課程之外的事情。在競賽方面,有許多設計比賽,
個案比賽、創業競賽等等。每次的比賽都是一個小型的專案計劃;是一個訓練
案團隊溝通協調的機會。而工讀訓練是一個長時間了解公司
運作的機會;也是將理論與實務比對的機會。當然,未來的
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學生利用機會工讀,除了吸取經驗外,
也有自力更生,吸收人生經驗的效益,應該是值得鼓勵的。
新一代的年輕人沒有經過從前戰亂以及貧窮的經濟情形,
因此不太容易瞭解物質缺乏的困苦情形。但是現在的經濟狀
況反而是一個激勵因素,讓他們仔細思考未來的路。找工作
謀職絕不是唯一的道路;高科技就業也不是僅有的康莊大
道。雖然創業的路很艱辛,但是他們可以失敗,從中學習。
只要能確立自己的價值,努力不懈,成功的果實往往比找到一個鐵飯碗更為美
好。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是鼓勵他們,提供好的訓練,使他們減少失敗機會,縮
短創業時間,並可穩固企業的成果。對於社會國家而言,一個小型的創業可以
造就許多個工作機會,又何嘗不是作一個社會服務呢?
創業是可以教的,這是創業管理教育的主要任務。透過這些課程,學生可以
認識創業過程中可能的問題,及早思考應對之道,這樣可以減少失敗的機會,
縮短成功時間。另一方面,透過這些課程,學生對於過去所學的知識可以有較
為整體的觀念,看問題的角度也會大為不同,會更宏觀、更有方向感。無論是
什麼專長的學科,有了創業課程的訓練後,對於事情的看法會比較客觀,也比
較容易找到問題的癥結。這樣的訓練不但在創業上是必要的,在職場上,也是
大多數主管所要求的能力。年輕學子和家長們,能不仔細思考嗎?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 趙平宜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