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定的工作,或是俗稱的鐵飯碗,算是好的出路嗎?以往有許多公營事業,
現在都已經民營化了,也沒有鐵飯碗。工作不容易找,也不容易保,現在的人
應該如何自處呢?接下來就是這篇文章所要談得主題了:鼓勵大家闖出去!多
去創業!我們經常說:創業維艱、守成不易。創業很難,大家都知道,長輩也
多鼓勵年輕人多找有保障的工作,不要冒太大的風險,也不要那麼累。但是真
如此嗎?創業並不是每個人都出去開個餐廳,或是失業了擺個地攤。而是要好
好規劃,了解自身的價值、市場定位,找到好的產品和機會,加上良好的管理
而形成的一個新的事業體。經過了有系統的規劃與管理,可以降低風險或是減
少風險的損害程度,而所得到的回報,也不只是自身的獲利而已,還有造就了
多個工作機會,也產生了不可能在其他工作中所得到的成就感。
當美國將傳統製造業移向亞太國家時,這三十多年他們並沒有因為製造業出
走而造成不景氣,反而使得他們的其他產業更為蓬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他們的創新與創業能力,造就了創業型社會,這樣的是社會中產生了許多
的創業家,造就了許多工作機會,也使得經濟更為蓬勃發展。他們的做法與想
法值得我們參考與
效法。
現在的管理領域
中,有許多領域如
行 銷 、 財 務 、 物
流、金融、會計等
專業,但是在創業
的領域而言,並沒
有太多學校設有這樣的課程,或是這些課程還不是非常完整、成熟,在大學部
以及專科、高職等階層的課程更少。目前國內的工商業界,也漸漸有感到這個
創新、創業的領域之重要性,進而以舉辦競賽活動的方式,提倡創業活動。較
有規模的就是研華文教基金會和台灣工業銀行所舉辦的創業競賽了,也獲得政
府、學界與產業界的好評,學生參與的意願與程度皆有提升,對於國內創業風
氣的提升有相當大的貢獻。但是這些比賽也多以研究所階層學生為主要對象。
對於一般大學部、甚至技職體系的學生而言,這些比賽不容易加入,更遑論得
獎了。這些學生或許不容易進入研究所,或許找不到可合作的技術團隊,但是
他們或許可以從小規模、一般技術性產品或服務業著手,從事創業活動,而這
些學生的人數不少,所以我們需要對這一階層的學生投以關注的眼光。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