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是子女生命的來源,對自己恩惠最大,回報的道德義務也最強(黃
光國,
2005
)。就儒家所強調的「尊尊法則
」
,父母處於較尊的地
位,是決策者、引導者與資源提供者,父母期望及鼓勵子女選擇
符應社會主流價值的生涯路徑,為人子女者也被期待要符合父母
期望,以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王秀槐,
2015
)。此種社會主流
價值又以「縱向傑出
」
為核心,強調以考試作為提升地位的管道,
將讀書視為人生最重要的生涯選擇,藉由學問或教育程度,達到
錢財、名聲及權力,進而提升個人社會地位甚至榮耀整個家族(余
安邦,
2005
;金樹人,
1998
)。
隨著全球化與科技進步,職場角色多變,傳統所強調的「縱
向傑出」,忽視了升學考試以外多元化的生涯發展,以及青年適
性發展的重要。因此適時引導學生覺察文化脈絡以及環境變化對
自己生涯的影響,從中培養因應與調適能力,並能在親子互動中
找到生涯選擇的平衡,至為重要與迫切。劉淑慧(
2005
)強調生
涯是活出來的,每個人都要能夠思考自己為何而活,想要過怎樣
的人生。其次,她引用易經所談的「掌控」與「悅納」,作為生
涯發展的策略,應用「掌控」聚焦目標、累積資產,應用「悅納」,
保持彈性、多元開放,在身處環境的限制中不斷重新定義自己、
實踐自我、活出生涯願景。因此不論是教職人員或家長也要與時
俱進,更新對職場環境變動的瞭解,才能引導青年學生適性揚
才,發展適合自己的生涯。
第三節 大專學生需要的生涯素養
生涯素養係指個體在生涯領域所應具備之知識、技能與態
度。在認知方面,生涯素養應包含個體對於自我的瞭解,與自己
內在價值有關的知識,以及對於自身所處之環境的瞭解;技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