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於在服務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另一位團員吳文婷則認為是「語言」。
「雖然我們事先有準備,但到了當地才發現小朋友的英文真的非常不好,像
是衛教時要教小朋友如何正確洗手,但實際執行卻變得很像在教小朋友講洗
手的英文,要一再重複部位或是洗手步驟的英文,小朋友才能學會。」
不過,查志宏也憶起一段在德里小學的深刻回憶。當團員們一進到校內,
小朋友就沿路送上自己摘的花朵,還在地上用石頭排出了「Welcome」的字
樣,且這裡的小朋友都很有規矩也很有禮貌,與一般貧民窟小學的孩子很不
一樣。團員們好奇的問校長原因,校長只是笑著回答:「因為這是一間充滿
愛的學校。」原來,很多當地家庭的父母都忙著出門討生活,很少和孩子相
處,有些甚至還會家暴,所以對孩子來說學校是他們的避難所,在這裡得到
的不只是教育,還有更多的愛與關懷。團員知道了以後都覺得深受感動,而
這一段也成了服務過程中難忘的溫暖回憶。
「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去臺灣看看!」
在這段日子裡,團員們深刻體會著印度的一切,看見當地各種資源的匱乏,
以及不知該從何改進起的環境與制度,都讓團員們覺得「為什麼我們能做的
那麼少?」也開始思索,只能利用假期短暫服務,真的能為印度的人們帶來
什麼幫助嗎?沒想到,這個疑惑竟然在合作多年的孟買小學裡得到了解答。
吳文婷提到,北印團在孟買的 Down to Earth 服務 6 年了,裡面有個 8
歲小男孩看過之前兩、三屆的志工,在大家要離開的前幾天,男孩跑來問她
明年還會不會再來?因為無法確定明年的狀況,
她只能很含糊的回答他可能是別的哥哥姊姊過
來,沒想到小男孩竟然說,以後等他長大了一定
要去臺灣,要去看看大哥哥大姊姊住的地方。當
下真的讓她非常感動,「雖然我們這些志工到當
地可能只有短短的時間,但其實對他們的影響卻
是長遠的,超過我們的想像。」
經過了這次的北印志工團,讓很多團員更感恩
自己擁有的一切。對於未來,吳文婷說:「參與
服務後覺得自己能做的真的太少了,以後想要在
臺灣繼續當志工。也許當個國際志工能吸引到比
較多人的目光,但其實臺灣還有很多需要幫忙和
服務的地方,我希望未來能在志工服務上繼續貢
獻自己的心力!」更積極參與社會,奉獻自己所
能去幫助別人的幼芽,正悄悄在她心底成長。
2015 年高醫北印團秉持「經
驗傳承、服務永續」的精神,
前往印度北部加爾各答、菩提
伽耶、新德里及孟買等地,展
開為期 35 天的服務,服務項
目包括疾病衛教、中華文化分
享、環境保育及科學實驗,為
當地居民帶來不一樣的刺激與
體驗。
高雄醫學大學
尋 印 ─ I Need to
Do It Again !
學校 :
計畫名稱 :
國 際 及 僑 校 志 工 服 務 計 畫
62
63
新德里的 Sri Aurobindo School 是個充滿愛與尊重的校園。
一罐平凡的泡泡水,在下課時間引起小朋友的暴動。 孟買 Down To Earth 的教室位在民宅的屋頂,與小朋友
分組破冰、自我介紹。
逆
35
個
青
春
正
能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