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33
業 師 的 話
林淑雅
/
靜宜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來吉部落的族人在漫長的莫拉克風災重建過程中,面對著內外在複雜的人、事、
資源、資訊、差異、猜測、判斷、決策、行動、分配,一路陪伴自己成長,也陪伴
這幾年進出部落的靜宜師生們進行學習。這一年,終於有同學在課程結束後,主動、
持續地到部落協助社區工作,填補部落勞動力不足問題,並累積所見反覆思考。甚
至,同學們與族人合作製作立體部落地圖,親見族群生命記憶與環境知識的豐富,
以及立體部落地圖蘊藏的未來性。同學們的付出著實令人感動,也讓這個社區參與
行動之所以可能得到各方的協助(部落組織工作者、行政人員、部落族人、耆老、
生態地理與資訊專長的老師們、參與部落地圖工作坊的朋友、補助經費的青年署),
而這綿密的社會關係網絡,同時持續地支撐著同學們的初步嘗試。同學們的農事勞
動、手工藝勞作、社區環境整理、影音照片與文字記錄、電子媒體呈現、立體部落
地圖等,或許是明顯可見的行動計畫成果。然而,同學們與部落族人互信關係的建
立、對部落人文與地理認識的增加、對社會複雜性與多元立場的體會,應該是更為
深刻,無須示人也難以示人的行動計畫成果。就像是,大家說起那天用砂紙奮力打
磨木雕山豬,一時木香、粉塵、振臂、酸痛、笑聲紛紛揚起。
如果我們繼續冷漠對文化的重視,
再不站出來做點什麼的話,這塊滋
養我們長大的土地,很快地會像記
憶一樣,隨著時間逐漸凋零。
指導業師和部落居民
計 畫 簡 介
龜山鄉在地四健會會員協力整修楓樹村農家提供的閒置空間,融合新舊建築與青年創意。
在社區營造的過程中,青年團隊號召在地青年及村民的共同參與,從建築物外部開始進行環境
整理,以及室內空間的清掃與佈置;同時進行田野調查,從社區居民的述說中,瞭解今昔生活
與農地環境的變遷,並且邀集村民提供舊照片於整理後的社區文化驛站室內空間展出。未來,
驛站空間的週間由農家保管,開放給村民與四健會使用,週末將培訓四健會會員及在地青年
協助接待遊客與安排活動。
桃園縣龜山鄉農會四健會
桃園縣龜山鄉農會
桃園縣龜山鄉
一、點的建造:翻修整建再規劃,給予老雞舍新容貌。
二、線的連結:透過翻修整理老雞舍賦予其新生命後,以單車及四健會連結起
整個村落,與四健小站牽起一條條共同的羈絆。
三、面的編織:以社會公益經營四健小站回饋於鄉里,發展社區成為一個社區
學習中心,讓四健、環境、農業教育得以扎根及實踐。
龜心四健
-
社區文化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