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於民間人力資源網站業者,以網站登記之應屆畢業求職者作為抽樣母體進行調查,發佈
資料指稱應屆畢業生6成8(2003/8/19中國時報)、甚至高達7成4(2003/9/22中央社)未就
業。造成社會大專生「畢業即失業」的印象,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應屆畢業生對失業率影響為短期因素。就業市場全年不斷提供新進者加入機會,
但每年夏季畢業生大量投入就業市場,勢必於短期內造成失業率上揚。以91年為例,5月份
大專以上教育程度失業率3.79%,受到畢業生加入職場影響,上升到8月最高為4.89%,但其
後就逐步下滑。92年1至8月大專以上程度失業率為4.05%,均低於整體失業率5.08%。而
且,相較於主計處定期進行的人力資源調查,有嚴謹的抽樣與程序,因此可以推論全國整體
就業情況。民間人力資源業者僅以該網站登記求職者為母體,也就是說,接受調查的對象是
這段期間向該網站登記找工作的人,所統計的成果也只能代表部分求職者的情況,不能過度
推論成其他大多數未向該網站登記的人或全體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學者駱明慶引用2002年9-12月的「人力資源調查」,分析23歲和24歲的人口中,已經完成
大學教育者的工作狀況。結果發現有44.1%投入工作,念研究所的有19.4%,服兵役比例為
26.6%,失業者的比例為8.0%,其他未升學也沒有進入職場的比例為1.9%。失業率的定義
是失業人數占就業與失業總人數(即進入職場者)的比例,粗略估計失業率為15.4%,離七
成還相當遠(92年9月2日大紀元時報)。
第二處科長 林裕山
97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