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
當年壯遊之際,南方藝術人的團員都已是進入社會的上班
族,平時忙於工作、開會、加班……,陷入無限的忙碌輪迴。
如今的他們,在工作崗位上更加的成熟穩定,然而當年的壯遊
宛如擲入水中的石子,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輕輕淺淺地埋
下伏筆。
任職於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楊欣怡認為,這一切皆
歸於那趟旅程後的成長。如同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所說:「真
正 的 探 索 之 旅, 並 不 在 於 發 現 新 的 景 色, 而 在 於 擁 有 新 的 眼
光。」縱然前方有許多阻礙的石頭,也不必急著移開,或許換
個方式繞過也能走出新途徑。旅行所獲得的新眼界,對於她工
作上所需的敏捷巧思有極大的助益。而在大學兼課的鄭詔仁,
同時也是許多建案的設計師,他表示,當自己在教學上遇到瓶
頸或工作上感到無力時,他總會回想那段壯遊歷程,當中的熱
情與回饋都能幫助他反思教學的價值觀,重新定位與學生的互
動方式,從中找到動力再次出發。
在壯遊後,南方藝術人團隊對於臺灣的環保議題也有了更
深的體會,畢竟曾經實際走過,更能深刻的領悟。「愛地球並
不是口號,而是隨手的簡單動作。」淨灘時他們總是需要彎下
腰去撿拾垃圾,於是他們將英文中「D o w n t o e a r t h 」解讀為
「彎腰蹲下愛地球」,而這樣的理念一路深深的烙印至今,甚
至連旅途中的夥伴都逐漸養成這樣的習慣,隨手為環境盡一份
心力。對他們來說,當年的計畫或許僅是一只小的火柴棒,沒
想到透過創意與熱情的摩擦,竟燃起了熾熱且巨大的火光。
新眼光燃起新思潮
119
壯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