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第2屆青年諮詢小組成果專刊

林 宗 洧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年僅 20 歲的林宗洧,是青年署第二屆青諮 委員的老么。這個老么很特別,高一就有 走上街頭的社運經驗、高二更參與「首次 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審查會議」,正式 踏入公共參與的領域。他謙虛地說,雖然 我的學經歷沒有其他委員豐富,但我帶來 的是校園裡的大學生,他們最真實的聲音 和想法。 出生於彰化的小村莊,對於外界資訊的接 收雖然不若城市的快速和豐沛,但並沒有 因此掩埋掉宗洧想探索世界的決心,高二 那年暑假,他和同學約好要把握「最後一 個學生的暑假」到蘭嶼旅遊,但是如何能 讓這趟旅程更豐富、更別具意義? 他們決定申請青年署的「青年體驗學習扎 根計畫」(後與「青年壯遊臺灣 - 尋找感 動地圖」計畫整併),自提「蘭嶼徒步環島」 企劃,要來體驗一場深度的自然人文與鄉 土情懷之旅。回臺後,他們把所見所聞寫 成《蘭島與夕》電子書,在競賽中獲得優 勝獎。「青年自主提案的計畫真的能被看 見、青年真的是有機會可以改變世界的!」 也是因為這場蘭嶼之旅,開啟了宗洧與青 年署的連結。 把握青春 因為青年署獲得不 一 樣 的 人 生 經 驗 擔任國際論壇青年大使 建議計畫優化方向 先累積自己在臺灣深度旅遊的經驗,接下 來,宗洧就報名擔任青年署「全球青年趨 勢論壇」的青年接待大使,希望能將自己 觀察到的臺灣之美,分享給各國青年,並 透過一同參訪交流、議事討論的過程中, 實際協助與促成更多的跨國交流。但在執 行任務的期間,宗洧也看到了一些計畫執 行面的小缺口:「我認為青年大使到主辦 機關間的溝通還有一小段距離,他們之間 應該還要有一個負責統整與協調的窗口, 去對接所有的青年大使,讓主辦機關能專 心在整個主要活動上。」 於是隔年,宗洧透過擔任全球青年趨勢論 壇的「Youth Pilot」,自告奮勇成為那個 他觀察到目前需要,卻還沒有人去做的「主 辦機關與青年大使間溝通」的角色,身體 力行填補了計畫中的小空白,讓每個人都 能專司其職,為活動增色不少,不僅提升 活動整體的流暢度,也驗證了他所提出的 建議,的確是這個計畫所需要的。 72 73

RkJQdWJsaXNoZXIy MTY2MTUz